溝通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,但實際的情形卻是關於溝通,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,以及不同情境下,溝通也要有所因應,不能同一套方法面對所有的溝通情境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更別說,有些時候面對某一些人、某一些情境,我們可能會因為情緒受到波動,而會口不擇言,說出傷害他人,導致狀況更糟,以至於後悔莫及,造成彼此的關係有了難以彌補的巨大裂縫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除此之外,在這個資訊爆炸、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說,我們是否在與他人對話時,沒有專心的聆聽,而是處於一邊滑手機、一邊說話的狀態呢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果是,那我們又如何期待有品質的溝通,讓溝通可以正確的進行,而不會產生預期之外,不必要的錯誤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💬將輕蔑轉化為同情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我相信我們都是有耐心的人,但有時我們就是會產生失去耐性的情況,導致我們在面對眼前的說話者時,會出現不耐煩的情緒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也就是作者提到的低層級「鄙視」,不僅失去專注聆聽對話說話的耐心,還會忽略對方的表達、對方的感受、對方正遭遇的困境,身體只燃燒著怒氣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為了不讓怒火化為傷害的人的武器,作者提出的六個問題,將能有效的幫助我們安撫失去耐性的心,整理情緒,好讓我們回到可以專注聆聽的狀態,以下,我就以其中三點作為分享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1️⃣導致對方出現這種行為的理由是什麼?

2️⃣我是否覺得自己比對方「更好」或者更優秀?

3️⃣如果我是對方,我會有什麼感覺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透過這三點,無非是要讓我們試著釐清,為何對方出現讓我們失去耐性的言語和行為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接著,反問自己是否在心底有一絲比對方優秀,以至於出現為何心平氣和說話的想法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最後則是學著換位思考,如果自己是對方,遇到對方所遭遇的事,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?或者如果是我們自己面對他人的不耐煩,又會怎麼想呢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說來慚愧,這使我想到有時候我媽跟我說話,問我一些問題,我卻因為忙碌而出現不耐煩時,如果我是我媽,面對著不耐煩的我,將會作何感想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一想到這裡,便覺得浮現不耐煩反應的自己,確實太不應該了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💬除了政治,我們還可以有其它話題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在台灣,對於政治的關注,以及意識型態,彷彿就像與生俱來流動於身體的血液一般,成了無法割捨的存在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尤其,每當臨近選舉之際,更是集體陷入狂熱狀態,好似生活只剩下政治可以成為對話的談資,而爭執也在不同的立場下,不斷碰撞出讓彼此撕破臉的火花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只不過,就算政治很重要,就算選舉是眾人關注之事,但我們真的只剩下政治可以聊嗎?又或者,需要因為彼此支持的候選人、擁護的立場不同,便打壞彼此的情誼,淪為互看不順眼的陌生人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為了避免我們因政治立場的不同,導致不必要的爭吵,作者舉出的決定要不要發言的七個問題,即可以幫助我們思考,以下我就以其中三個問題作為分享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1️⃣我們有可能改變彼此對這個議題的看法嗎?

2️⃣.我們是否重視這段關係,會想要維繫?

3️⃣如果是這樣,那麼關注我們的共同點而非衝突點,是否比較明智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儘管許多人都說選賢與能,不會為了政黨候選人的政黨色彩,而影響我們對於他們看法,但事實上是如此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看著那些不同顏色的支持者,在網路上激烈交鋒,以及多少新聞報導朋友親人間,在立場不同之下,破壞彼此的關係,就可以知道答案並非如此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也因此,上述三點便提醒我們,要是雙方都無法改變看法、改變立場,但又珍惜彼此的感情,那麼不談論政治,而談論彼此共同有興趣的話題,將會是更好的做法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畢竟,聊天的話題可以很多元,這就代表不只是政治,我們還能有其它話題作為聊天的談資,既然如此,又何必為了政治話題,讓這段情誼出現難以修復的裂痕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💬如果你也不希望他人說你的壞話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我相信我們都是喜歡聽好話,也喜歡說出好話,讓其他人可以因為這些好話,而感到開心的人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但有些時候,我們就是會遇見嘴巴發癢,想要說他壞話、大肆批評他的人,抑或是,手指蠢蠢欲動,只想在網路上大放厥詞,好去評論某個人,藉以宣洩自己的不滿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然而,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,要是今天被說話的人是我們自己,會覺得開心嗎?以及當我們閱讀作者提出的問題,還能坦然說著他人的壞話嗎?就像是以下三點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1️⃣我可以做得更好嗎?

2️⃣是否有我沒考慮到的狀況?

3️⃣我是否曾經犯過自己後悔不已的錯誤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試著自問,若遇見相同的情況,能做到更好嗎?如果我們深陷其中,真的有辦法做出100分的行動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以及面對他人的結果,我們是否有沒設想到的情況,才會使那個人做出那樣的行動,導致出現讓你不滿意,甚至想要批評的結果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更重要的是,我們是否也曾犯下一些錯誤,並感到後悔莫及,這時若再聽到他人說出有關於我們的壞話,將會更受到打擊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果答案是有,是肯定會受到打擊,那我們是否可以更溫柔、更寬容的對待他人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哪怕還有其他人會說某一個人的壞話,但至少可以提醒自己不成為其中的一人,不成為另一個加深傷害的兇手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💬放下你的手機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最後,我想來談談我們這個時代無法避免,而我自己也必須改善的現象,那就是在參加聚會、活動,甚至在和他人說話時,依然手機不離身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這不僅代表我們無法專心聆聽他人說話,更可能因為沒有好好聆聽,錯過話題、誤解話題,造成不必要的尷尬情況發生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此外,也要試著設想若在溝通時,會希望對方關注我們的話語,那麼,我們又是否做到了這一點呢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同作者提到的四個L,接下來,我便分享其中的兩點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1️⃣Look觀看,看著對方的眼睛,我們的注意力就在我們視線所在的地方。

2️⃣Lean傾身,朝對方靠近,如果一邊使用電腦或手機,對方會認為你只聽了一半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不說他人,不去要求與自己說話的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兩點,而是要先反求諸己,是否已經做到了這兩點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果沒有,那表示我們得先從自己做起,先讓自己成為好好傾聽他人說話、關注對方的人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這樣一來,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關注的同時,也讓對方改變自己的方式,成為專注聆聽我們說話的人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//////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謝謝 遠流粉絲團 的邀約,讓我能讀到這本可以學習好好溝通的書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雖然我所選擇、所寫下的部分,都是由省思自己、改變自己做起,但其實這本書還有教導我們面對某些人、某些情境時,可以使用的應對方式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特別是收錄於每章之後提示卡,更引導讀者在遇到某些情境、某些對象時,可以使用的話語/方式,讓事情不僅能夠更好的解決,也讓對話得以更心平氣和,而非引爆衝突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所以,若你想要學會更好的溝通、更降低衝突的機率,以及如我前面所寫,由自己做起的要點,那麼這本書,我想很適合你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