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書名開始,就像被什麼打開一樣,封閉的、隱藏的,不想敘說的,都被書名講出來了。

那是種長期以來,總是以快樂、以笑作為假裝、作為外衣覆蓋的自己,終於有了被理解的可能。

以下,就以我較為有感的部分書寫。

●有憂鬱問題,但卻成功隱藏的人

不是每一個有憂鬱情緒、憂鬱問題,甚至是憂鬱症的人都會表現於外在。

有些人,有些看似正向、樂觀、幽默,抑或帶點搞笑的人,他們不是不曾悲傷,不是情緒永遠如此陽光,只不過,相較於外顯,他們更容易也更擅長於隱藏,讓自己在他人面前,維持他們想被外人看見的形象。

●沒有得到重鬱症的診斷,不代表毫無憂鬱的情緒

不是只有醫生診斷的憂鬱才是憂鬱,才該被重視。

我們應該承認的是,雖然沒有特別看醫生,也沒有得到診斷,但不代表我們不曾憂鬱,或是為這種情緒所困擾,進而影響生活。

雖然假裝沒事,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,但長久累積下來,又何嘗不是更大的傷害?

正因如此,與其逃避,與其堅定地認為要被診斷才行,不如先坦承偶爾脆弱、偶爾也會感到憂鬱的自己,才有面對、才有改善的可能。

當然,這之於我來說,也是種提醒。

●不被期待綁架

他人的期待、他人的需求,他人想被滿足的慾望,終究是他人的事。

只有你,你可以決定要完成什麼,又是否要因為他人的期盼努力,如果自己不想要為了無關的他者,只想要好好掌握、好好完成內心真正想完成的事,那就順從自己的渴望。

畢竟,他人不是你,不能代替你過只屬於你自己的人生,換言之,你才是主角,而你以外的他人不過是觀眾罷了。

●你的存在,已是最美

不再追逐完美,不再為此逼迫自己、勉強自己。

調整心態,從好好接納自己開始,反覆告訴自己已經很棒、已經很努力、已經付出很多,就算結果不盡人意,與他人的期待落差太大,只要對得起自己,且今天比昨日更進步一些,那就夠了。

所以,放過自己,別再製造無謂的壓力與負荷,讓越來越憂鬱的情緒困住自己,深陷走不出的死胡同,直到消耗殆盡。

●習慣偽裝,最後連自己都蒙蔽

如同一種不想被他人看穿的保護,就算傷痕累累,就算外在的情境充滿引發緊張、恐慌與焦慮,仍堅持露出微笑的模樣。

抑或是,仍打起精神,盡力維持正常的工作、正常的家庭運作,甚至活躍於不管現實還是虛擬網路的社交。

久而久之,不僅他人誤以為你是正向、你是快樂、你是光一般散發正能量的人,連你自己都這樣認為時,或許,我們都忘了此種過度的自我偽裝,其實是看不到終點的消耗。

想要改變,唯有先承認自身的脆弱,才可能有一個開始的契機。

●愈是受到外在動機的影響,愈容易焦慮、沮喪及憂鬱

當我們每做一件事,都是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同、他人的讚賞,而非使自己在過程中就能得到快樂與滿足時,很容易就迷失其中。

特別是,當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付出的行動,得不到金錢、地位與他人的掌聲、崇拜、認可時,便有極大的機率陷入自我懷疑的焦慮、自我否定的沮喪。

接著,任由憂鬱的情緒團團圍繞自己,再也不走不出來。

●小結

透過第一輯,可以了解關於憂鬱,不只是被診斷的才算,而是每個人或多或少,都會陷入這樣的情緒。

所以,與其選擇逃避、選擇假裝,選擇以微笑表現出沒事的樣子,不如正視,不如停下腳步,給自己一點可以休息的空間。

讓一顆受傷的心能能獲得喘息、獲得好好呼吸,並學習接納、承認自己也有憂鬱、也有脆弱的一面。

如此一來,才有復原、才有更加茁壯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