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為一名因為身體因素,必須控制飲食的我來說,忍住欲望,甚至是忍住飢餓感不吃,早就是習以為常,融入生活的事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但有時,我的自制力就像突然失蹤一般,讓我屈服於想吃的渴望,追求那一瞬間的快樂,卻又在吃完之後產生懊悔、自責的情緒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「可明明我在吃的當下,是那麼的開心,為何又會在吃完之後,浮現罪惡感?難道是覺得自己傷害了身體嗎?」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帶著這樣的疑問,我翻開這本書不僅找到了解答,更發現除了食物之外,也能將這些觀念運用與檢視生活,協助降低批判自己的頻率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🔖我們天生的傾向會抗拒不悅情緒或轉移注意力,因為我們想要避免情緒所造成的痛苦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因為不想面對負面情緒,因為不想深陷在烏雲密布的想法中,因為想要讓注意力從一地泥濘中掙脫,所以選擇以食物安慰自己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這沒有不好,畢竟人處於低潮時,確實需要其它事物轉移我們的眼睛,不再聚焦於深不見底的低潮,任由痛苦不斷拍打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然而,我們要注意的是,依賴食物轉移對於情緒的注意力,通常會使我們做出「報復性飲食」的行為,導致一不小心便攝取過量的食物,造成身體的不舒服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由此可知,不是用食物轉移注意力不好,而是我們要知道不要為了忽視情緒,而吃下身體無法負荷的食物,反倒使你更加不舒服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🔖事實證明你愈是認真拼命、咬緊牙關,逼迫自己「做就對了」,反而會弄巧成拙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越是不想吃,越是克制自己的欲望,即便能度過短暫的時間,卻也會在未來被失敗絆倒,甚至招致劇烈的反撲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同過去,儘管我在大多數的時間裡,都能好好的控制飲食,哪怕他人在我面前飲食,我也能無視一般,不為所動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但有時,當我克制太久,認真執行飲食控制好一段時間後,便會爆炸一般讓理智灰飛煙散,讓自己墮入暴飲暴食的窘境之中,直到身體震盪出劇烈的不舒服,才又後悔莫及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除了飲食以外,回首過去學習英語的歷程大抵也是如此,因為不擅長學習,又沒有語言上的天分,所以每次下定決心學習英語,便是揭開一段再次走上苦痛的旅程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在一開始,我總會逼迫自己必須認真、必須拼命,必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英語之上,才不會讓英語不好這件事持續陪伴自己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可就像是一種命定的重蹈覆轍,即使能努力一段時間,到最後仍會意志力不足導致失敗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這樣的情形,我以為是自己的問題,是自己的決心不足,直到我看見這本書、這句話,我才恍然大悟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🔖渴望食物不能與一般的飢餓感混為一談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不是不能吃,只是要學會辨認究竟是真的感到飢餓,還是單純的嘴饞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換句話說,你不必再為了飲食產生罪惡感,你不必再為了肚子餓吃東西,而認為自己必須受到懲罰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只要你不是嘴饞,不是為了躲避情緒,並且你依照身體的需求,吃進你所需要的份量,那麼你便不用感到羞愧,甚至批判自我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此一來,你便能解放自己的愧疚,讓自己更開心的投入飲食、專心飲食,只要你真的能夠學會辨識自己,確實是飢餓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//////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謝謝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|商業人文線 的邀約,讓我可以從無數次浮現的罪惡感中,得到解脫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並且明白飲食不是錯誤,重點是學會了解身體的需求,吃下符合需求的食物,才不會因為過度,反倒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和痛苦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所以,如果你也有一樣的問題,並對此深受困擾,那這本書,我相信將會是你的解方,帶領你走出你的問題、你的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