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謝 李慢慢的玩轉_故事課 謝謝 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 讓我在昨天晚上,可以久違的親近文學作品,並一起討論各自對此篇作品的想法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沒有壓力,就像閒聊一般,分享自己的感受,以及自己喜歡與有感的部分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於是,在將近40分鐘的時間裡,不僅使我們得到文學的滋潤,也讓我發現,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- – -只有三個人,只專注在作品的討論,沒有其他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以下,我便分享為此次的讀書會,寫下的文稿,以及討論的重點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🔗我的文稿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一個人的性別,究竟是由身體決定?還是由靈魂(心理決定)?或者一個人是男是女,不能由自己認定,而必須透過外界、透過另一個人的認可,才能成立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當一個人的身體,成為那一個人必需逃離之地,而所謂的自主權,也包含對於自己身體的使用時,那麼做手術與治療需要對另一個人,也就是對母親負責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如果身體是自己的,人生也是,那麼以自己的想要的模樣存活於世,會是一種錯誤,一種宛如告別式,徹底消失的離別嗎?如果是,現在活著的人,又會是誰呢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讀著這篇散文,我看見一個心理認同不同於生理性別的人,成長的歷程是多麼的痛苦、多麼的掙扎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好不容易熬到成年有了自主權,可以決定接受治療、接受手術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,卻又得面對母親的不認可,甚至得聽著母親說出傷人的話、做出拒絕承認的行為時,我想,那將會是比治療、比手術更痛的事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但他又有什麼錯呢?如果一個人只是想順應天性,更成為他自己,而不再視身體為逃離之地,也不再需要靠著束胸,才能成為想要成為的角色,不也是一種從壓抑中解放的勇敢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或者說,那是一場親身反抗命運,不必再遮遮掩掩的的重生,只不過,也許是我們的社會還不夠進步、不夠擁抱多元,更也許是對於一位母親來說,「女兒」就該是女兒的樣子,不能是其他模樣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因此,衝突便由此產生,需要解開的結與後續的故事,也將在散文之外的時間持續流動,只是,我想要在思考的是:「要是媽媽一直都能是媽媽,那麼孩子難道不能一直是孩子嗎?」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即便性別轉換,身為孩子的本質也不會改變,要是以這種觀點看待,是否我們的社會(包含母親),便會更願意接受孩子的選擇呢?讀完這篇散文之後,我不禁如此想著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🔗讀書會討論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在昨晚的討論中,我們在彼此的交流中,得到以下的看法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1.揭露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我們之所以喜歡這一篇的原因,無非是他揭露了另一個我們未曾想過的世界,以及學會理解,一個人的心理性別認同,不該被身體束縛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為什麼這麼說呢?如果我們都認為人有自主權,那麼他本來就可以決定自己的性別為何,不是嗎?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更何況,主角並沒有傷害誰,他只是更想成為他自己時,也許我們該學會的是尊重,而不是批判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2.意象的使用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關於這篇文章,我們都很喜歡其意象的使用,不僅緊扣主題,還不會淪為濫情,而是節制又有感的表達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無論是大餅、樓、束胸的意涵,都是如此,並且整篇文章讀來不會使人覺得艱澀難懂,而是易於親近,讓我們可以反覆閱讀,而不會感到疲憊或是不知所云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所以,對於此篇的閱讀,我們仨都滿喜歡的,甚至因為這樣,還開始期待下一篇作品的討論呢!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//////

再次感謝慢慢、感謝羊羊老師,因為有你們我才能重拾文學的閱讀。
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
並且,不只是自己關起門來讀,還能一起討論,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