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心得:自卑與超越-02

讀完第二章後,選出以下較為有感的部分,作為書寫。

讀完第二章後,選出以下較為有感的部分,作為書寫。

1.如果人類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,那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和新的行為

行動的背後總後意義,也因此當我們處於負面的情緒與想法時,便有可能因為這無法排解的堵塞感,而做出傷害他人、傷害自己……等,種種難以挽回的錯誤。

為了避免此一情況,或者說大幅降低,我們能做的是正視自己的想法、自己的情緒,找出不美好,有缺陷,以及錯誤認知的部分,一一排列與寫下。

並且以不求快,只求穩定的方式,慢慢思考究竟這樣的想法與情緒從何而來,透過反思與書裡的方式釐清,如此才能為下一步的動作:「改變」,建立一良好的基礎。

2.不再只關注個人的孩子,才得以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彌補自身的缺陷

延伸第一篇文講到的身體缺陷,若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身的缺陷上,不關心社會、不關心人群,讓自己保持一定距離之外的作法,只會情緒更容易自怨自艾的困境中,難以遁逃。

因為,當生命還活著,還不願意替自己畫下句點時,要是把珍貴的時間、珍貴的專注力都盯著缺陷,那麼,其導致的後果,無非是使自己的眼界與心胸越來越小、越來越狹隘,抑或到了憤世嫉俗,看誰都不順眼的境地。

有鑑於此,為了改善此一情緒上的問題,除了打開心胸,接納如此不完美的自己,最重要的便是嘗試融入群體,與不同的的建立連結和交流(無論實體或網路皆可),使注意力漸漸從:「自我」中釋放。

並透過與人互動、與人合作的過程,慢慢彌補自身的缺陷,且進一步克服缺陷對身體、對心理上的限制,不再過度沉浸,讓生活時時處於不必要的負面與低潮之中。

3.總是以痛苦達成其優越感的人,不會因達成目標而感到快樂

把痛苦當作藉口、當作自我保護的利器,藉此渴求他人的憐憫與關愛,就算獲得了,也不會感到快樂。

只因就算這一次收穫了關心與慰問,那下一次呢?為了避免他人的關注消失,所以只能選擇不斷地待在不幸的情緒中,以此持續獲得他人的關心,並對此感到滿足與快樂。

然後,往更錯誤的心態、更錯誤的想法走去,直到不可自拔,甚至做出錯誤的行為。

4.身體上的缺陷使得這些人越來越關注自我,而後也越來越悲觀內向

越想逃避身上的缺陷,就越關注身上的缺陷,接著,如同書中所說:「一開始,他們也許僅僅渴望獲得關注,但當他突然發現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不夠時,便會變成尖銳多疑的人」。

順著這種錯誤心態的脈絡發展,當情緒被身體的缺陷困住,又無法獲得一定程度上的關愛時,愈來愈悲觀,愈來愈內向,更甚之地,愈來愈害怕融入人群,與人保持交流的轉變,不過是必然的結果。

雖然,書中提到:「人們覺得難以和這種人合作」的想法是不正確的,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,一個總處於悲觀、處於負面,糾結於缺陷的人,會使人想避而遠之,也是無可厚非的事。

5.唯有改變其人生態度,才能將情緒斬草除根

不想要一再被負面情緒困擾,以及綁住,除了正視每一次情緒發生的當下,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做出改善。

而所謂的根本,便是從心態上轉變、從心態上開始改造,才能使自己負面的情緒,就算無法銷聲匿跡,也能大幅降低出現的機會,或是出現時,減少劇烈起伏的可能。

舉例來說,以身體上的缺陷而言,若我們一直將注意力放在自身的病痛、自身的缺陷上,那麼,我們便會很容易在遇到一些不順遂的事情時,又將事情連接至身體上,進而產生諸如:「為什麼是我?我到底做錯了什麼?難道生病還不夠嗎?」……等,讓自己意志消沉,積滿烏雲的想法。

接著,當情緒的負重,再也無法承受過多陰鬱時,狂風暴雨的發洩,便會如脫韁的野馬,無法控制地傷害無辜的他人,也傷害自己,直到堵塞的思緒傾瀉完畢,而後悔的情緒升起時,則又是另一種不想饒恕自己的窘境,如此反覆之下,又如何能讓情緒保持平穩呢?

正因如此,唯有改變對病痛、對缺陷的態度,打從心底的接受它、克服它,才能使情緒的問題獲得解決。

但要注意的是,我所說的解決,並非不再產生負面情緒,而是在低潮發生時,能夠即時的察覺,且在不傷害他人與自己的情況下,好好消化。

結論:

第二章主要探討心理和身體的關係,雖然在心得上的書寫,我仍著重於心理、情緒的部分,但好的情緒、好的心理狀態,才會有好的表現與好的行動。

只因我們無論多麼擅長偽裝,情緒的不同,還是能於外在的行為表現中,有著些許不同的展現,所以整理好情緒、穩定好心理狀態,不僅成了我於這一章節關注的重點,也是在書寫之後,最想於現實生活中改變、改善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