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讀Bar:閱讀寫作公開課:大學老師神救援,國文上課不無聊!- -第十五堂 

這一課,可以思考與書寫的點不少,所以在自己目前能力可及的範圍內,抓出足以書寫的部分,也許是當下最好的做法,以下,便是我的一些心得。

這一課,可以思考與書寫的點不少,所以在自己目前能力可及的範圍內,抓出足以書寫的部分,也許是當下最好的做法,以下,便是我的一些心得。

●關於心得

沒寫過推薦序,倒是有在練習閱讀之後,寫一篇心得,於是,趁著這一課,是著省思自己寫心得時,所遇到的一些問題。

第一點,我想是閱讀速讀與書寫的速度還不夠快,甚至有時還得花個兩、三天才能完成一篇心得。

第二點,我想是心得的品質不一,撇除那些有架構、有要點條列的心得,隨筆是得與純心情抒發是的心得,仍無法維持在一定的品質之上,是最大的痛點。

第三點,閱讀與輸出的比例依舊失衡,依舊做不到,每閱讀一本書,就能產生一篇心得,換句話說,儘管我持續練習、持續要求自己,但對於某些書讀後,不知如何書寫的窘境,仍舊深感困擾,持續尋求可以突破的方法。

第四點,靈感的不定性,有時狀況好時,一連寫個兩、三篇不是問題,但狀況不好時,別說一篇,可能連一段話都無法產生時,這種還不能做到想寫就寫的境界,的確是自己的無奈之處。

第五點,也是最難克服的一點,就是定位讀者,並在書寫過程中以此作為準則,寫出滿滿「乾貨」的文章,一直以來,就是我最難跨過的坎。

只因自己自由書寫慣了,也常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從未考慮讀者、考慮受眾,也難怪其所分享的心得,難以獲得許多人的認同及共鳴,甚至抵達所謂的「爆文」。

由以上這五點觀之,自己在書寫這條路上,需要克服的問題仍然太多、太多。

●國文科的學習經驗

之前曾提及,自己在國文學習的路上,不是擁有好成績的早慧者,甚至備感挫折。

若不是媽媽買的那一套六本的《伊索寓言》,間接引起我的閱讀興趣,使我在沒有成就感的教材外,找到一方可以安心、可以大量汲取文字的天地,也許現在的我,就不會保有閱讀習慣,甚至嘗試書寫。

然而,除了這一點,使我進一步對於學習國文,以至於無視自身能力匱乏,而對寫作產生興趣的,莫過於國中時的國文老師,同時也是身為作家的:曾寬(曾富男)老師。

或許是作家的關係,所以曾老師比起教條式,將課本照本宣科的講課,更會以許多故事的講述,來讓原本沉悶、無聊的國文課,多了些鮮活的氣氛、有趣且吸引人的內容。

這樣的方式,延伸至寫作課時,更是各種故事的集合場,只因曾老師會在每次作文課前,提供幾個題目與方向寫在黑板上,並將每題目都以一個小故事舉例,如此活潑、並充滿故事可聽,的確很難讓人不喜歡。

也因為這樣,關於國文科的學習經驗,也許在成績上差強人意,但在奠定興趣的基礎上,的確起了很大的效用,算是我堅持閱讀,進而得以嘗試書寫的起點。

●作者序與推薦序

我不知道其他人,但可能自己的習慣從來就是一本書從頭讀到完,所以閱讀作者序與推薦序,只是很自然而然的行為,並沒有特別的原因。

不過,若真要深究,我想,大概是透過作者序與推薦序的閱讀,可以幫助我在正式閱讀一本書時,架構一些基礎的認知,使自己先有所準備,才不會瞎子摸象般,在毫無所悉的情況下閱讀。

更精確地說,作者序與推薦序,如同一道清晰的指引,讓自己在一片迷濛的空白中,有一條可以前進的路,而不至於因為迷惘,導致必須花費許多時間,才能尋到閱讀的方向。

●紙本閱讀與電子閱讀

還是喜歡紙本,喜歡那種書的重量、翻頁的期待,以及印在紙上的感覺,特別是有過投稿詩社團,並收錄於實體詩刊的經驗後,那種看見文字落在實際紙本上的感動,仍非電子可以比擬的。

只是以收藏、以管理、以方便性考量的話,電子閱讀的優點,也確實讓我在或購買或借閱書籍時,漸漸偏向電子書,儘管以感性上來談,紙本書所代表的美好、真實,是電子書遠遠無法比擬的。

然而,以實際層面、以理性考量時,電子書的存在又確實解決了諸如收納不便的問題,正因如此,要在這之中,堅決論斷兩者孰優孰劣,對我來說,是極為困難的,畢竟各有各有的優點,實在是難分高下啊!

以上,便是我對於這一課的心得分享,感謝閱讀。